知料 | 400亿美元,在买芯片的路上,比孙正义更有毅力的男人就是他

今天,一直扑朔迷离的ARM“卖身”传闻终于尘埃落定。

NVIDIA官方宣布,将花费400亿美元股票和现金收购ARM,双方将合作打造AI时代的世界顶级计算公司。此次交易,NVIDIA很可能需要向软银支付总计215亿美元的NVIDIA普通股和120亿美元现金,其中包括20亿美元“定金”。据悉,这笔交易可能需要18个月时间,期间需要获得美国、英国、欧盟及中国等的监管批准。

400亿美元,以金额之大,几乎可以成为今年半导体领域最为重要的并购交易。而这400亿美元,也让NVIDIA黄教主终于圆了“CPU+GPU”之梦。对软银而言,400亿美元,这是一笔“不赚不赔”的买卖。当然,400亿美元收购之后,ARM会有什么样的未来,也更让人关注。

年轻时的黄教主,图片来自互联网

一、400亿美元,14年光阴,NVIDIA黄教主终于圆了“CPU+GPU”之梦

时间回到2006年。

那时候,还是“青涩小哥”的黄仁勋来到AMD面前,等待着与AMD CEO鲁毅智的收购谈判。当时的NVIDIA还是半导体领域的“小弟”,时时遭受Intel、高通等“大哥”的围剿。作为“中生代大哥”的AMD则意在与Intel一战——收购GPU,补足并行计算能力,抢占当时蒸蒸日上的PC和游戏主机市场。事实上,在这笔并购交易谈判之前,AMD和NVIDIA在主板芯片组方面就已有密切合作。NVIDIA也是这次AMD进军GPU业务的第一收购对象。

不过,显然这笔交易并未谈成。随后的事情众所周知——AMD以54亿美元收购了NVIDIA的竞争对手ATI;然后是A卡与N卡长达数年的缠斗。面对NVIDIA咄咄逼人的产品表现,收购ATI的AMD曾有数年为整合业务疲于奔命。

这段曾被福布斯记者Brian Caulfield披露的八卦故事,已经随着GPU市场的高歌猛进,淹没在历史的尘埃。

十四年后,当年的“青涩小哥”早已变成掌握AI算力霸权的“皮夹克大叔”。当年AMD收购NVIDIA的交易,曾因AMD不肯答应黄仁勋出任新“CPU+GPU”公司的CEO不欢而散,如今在NVIDIA股价如日中天的当下,黄教主花费400亿美元,重拾了“CPU+GPU”之梦。

正如NVIDIA在此次披露的信息里提到的,“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最强大的技术趋势”,“在未来的几年中,运行AI的数万亿台计算机将创建一个新的物联网,其规模是当今人联网的数千倍”,而收购ARM后的NVIDIA将有能力“创建一家在AI时代享有盛誉的公司”。

从青涩小哥到皮夹克大叔,十四年来,黄仁勋追求的CPU女神也从当年如日中天的X86 女王 AMD变成了更加年轻符合“CPU技术审美”的ARM。

二、符合当下“CPU技术审美”的ARM,也曾一路遇贵人

被认为是最符合当下“CPU技术审美”的公司,ARM的确是全球科技行业的关键参与者,全球95%以上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的ARM架构。目前,ARM在全球拥有1000多家处理器授权合作企业、320家处理器优化包和物理IP包授权伙伴,15家架构和指令集授权企业。在众多授权企业的支持下,ARM处理器2015年的出货量达到了150亿个,历史出货总量超过了1000亿个。

因此,当ARM深陷持续数月的ARM收购案时,也成为了业内最受关注的新闻。

ARM从1990年创立时的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半导体行业关键公司,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的结果,其中还有不少贵人相助。正是这些“贵人”的相助,让ARM在当时的阶段有了成长的助力。梳理ARM成长史上的贵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这家公司的成长历史。

这些“贵人”的帮助,并非偶然。背后其实还是一部半导体、3C行业的竞合博弈、爱恨情仇不断的故事史。在摩尔定律主导的行业,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可能有永恒的利益。

1、ARM的第一个贵人:苹果

ARM创立于1990年,是苹果、英国Acorn电脑公司和美国芯片制造商VLSI科技公司联合创建的合资企业。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苹果正在为自己的PDA寻找一款合适的移动处理器,也就是后来被全世界熟知的Newton。VLSI当时是苹果的代工合作伙伴,VLSI帮助苹果找到了一家个人电脑制造商——Acorn(ARM的前身),Acorn当时已经研发出一款属于自己的处理器,他们把这款处理器取名为Acorn RISC机器或ARM,而苹果的Newton团队提出将ARM用在Newton掌上电脑中。但当时苹果想对最初的ARM处理器进行调整,以适应Newton的需求,而Acorn公司没有足够的预算来支持这项调整需求。1990年,苹果、VLSI和Acorn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Acorn公司将提供人力资源,苹果提供资金,VLSI将共享设计工具的技术,合作开发,且作为代工厂生产。

1990年12月27日,Acorn联手苹果和VLSI创建了一个新的公司——Advanced RISC Machine。之后苹果说服Acorn公司将ARM平台独立,并投资300万美元占股43%,Acorn公司占股43%,VLSI获得剩余股份并成为ARM的半导体代工者。事实上,VLSI也成为第一个获得ARM授权的芯片厂商。

1993年,ARM在和苹果合作的搭载ARM处理器的苹果NewtonMessagePad问世,在市场维持了约11年时间。NewtonMessagePad的问世提高了ARM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可以这样说,没有当年苹果的资金支持以及Newton MessagePad的研发,就没有今天的ARM。

苹果对ARM的投资部门(库比蒂诺-总部位于加州的Technology)继续支付巨大的红利,还涉及到便携设备,如iPod,iPhone和iPad。

之后,苹果的iPod,路由器AirPort和智能手机iPhone等设备都使用的是ARM处理器。

2、ARM的第二个贵人:诺基亚

在产品研发上扬长避短,不再做已经在电脑领域普及的英特尔CISC指令,转而开发不被市场看好的RISC精简指令。因为资金短缺,ARM没有钱去做芯片的后续生产,因此ARM当时的CEO Robin Saxby开创性的提出了IP 授权这一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即ARM不再生产和销售芯片,只设计中央处理器,然后把设计授权给其他的芯片设计公司,拿到 ARM 设计授权的公司再在 ARM 中央处理器的基础上添加外围设备,从而设计出各具特色的芯片,ARM 从中先收取一次性授权费用,当芯片公司设计的芯片上市销售后,ARM 再根据销量收取版税提成。

这种产品定位和商业模式,在个人电脑和高性能处理器统治的年代,并没什么突出的优势。直到1993年,当时的手机巨头 Nokia 找到 TI,希望 TI 为他们的下一代手机定制一颗芯片,TI 推荐采用 ARM7 架构的芯片,但是遭到了 Nokia 的反对,因为 ARM 的 32 位指令集太占内存空间了——这个手机要设计时尚的 UI 界面,并且准备搭载数款很受欢迎的游戏——对内存空间的要求十分苛刻。

为符合诺基亚减少内存的要求,ARM在32 位ARM 指令集的基础上研制出了 16 位的Thumb 指令集,在性能降低不多的情况下,每条指令占用内存空间从四字节降为两字节——这一新的架构为 ARM7TDMI。

TI 基于 ARM7TDMI 设计出了 MAD2 芯片,最终被 Nokia 6110 采用。诺基亚6110成为第一部采用ARM处理器的GSM手机,于 1997 年发布,上市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手机史上的经典设计之一。ARM也是通过和诺基亚合作的6110手机实现首次盈利,摆脱财务危机。

同时,诺基亚6110 的成功使得更多的手机厂商开始使用 TI 的芯片,也使得 ARM 被越来越多的芯片设计公司所关注。

不得不说诺基亚是ARM的贵人之一。此后,高通、飞思卡尔、DEC 相继加入 ARM的授权阵营,ARM7 最终被授权给将近 170 家公司,成为当时手机、电话、机顶盒等设备上的标配处理器,是 ARM 历史上第一颗获得巨大成功的处理器内核。

3、ARM的第三个贵人:微软

自1997年以来,微软和ARM一直在嵌入式、消费类和移动领域的软件和设备上携手合作,使得许多公司能够推出以ARM为核心的多样化产品。

早年间,ARM台湾总裁吕鸿祥曾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称,ARM其实一直都在与微软紧密合作,共同从事处理器架构方面的开发工作。

随着传统PC电脑时代的渐渐消退,智能手机的平板电脑市场日益增长,2011年,微软宣布 Windows8 将支持 ARM架构,之前牢不可破的Wintel(Windows + Intel) 联盟开始出现裂痕,这让英特尔x86处理器的市场地位开始发生动摇。有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全球有1384家移动芯片制造商都采用了ARM的架构,全球有超过8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芯片都采用的是ARM架构的处理器,超过70%的智能电视也在使用ARM的处理器。到2016年,由于巨额亏损,英特尔停掉了Atom生产线,而ARM芯片的历史出货量达到了1000亿。

三、分开可能是对软银、ARM最好的选择

时间回到当下。ARM当下的际遇,很大程度上来自于2016年的收购。

2016年,日本软银以234亿英镑(约合3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ARM。这也是今天ARM谜题的伏笔。业内猜测,ARM增长的疲软,加上软银自身财务危机,可能是导致软银如今想要出售ARM的重要原因。

根据软银的财报,ARM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针对IP授权的前期授权费,包括ARM架构和ARM IP;另一个是根据每颗芯片售价按比例抽取版税。

表面来看,软银收购后的ARM 财务数据依然持续走高。软银发布的财报显示,从2016年到2019年整体来看,ARM的总营收都还在维持正常水平,2016年-2019年都在18亿美元左右。其中,软件和服务收入以及许可收入增长,2018年同比增长51.6%,2019年同比增长23%,达到近2亿美元的营收。

拆解具体的年营收,即可以看到ARM增长的疲软。被软银收购后,ARM在2017年-2019年的营收分别为18.31亿美元、18.36亿美元和18.98亿美元。其中,ARM的营收从2018年开始,与半导体业务相关的收入速度开始下降,2018年和2019年ARM的净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3%、3.4%, 2018年ARM的专利授权收入下降了11.5%,2019年的专利授权收入也没超过6亿美元。

高额的技术投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ARM的利润。2019年ARM研发投入均在7亿美元以上,占总营收的40%左右,这包括招聘了大量的员工和对新技术的开发投入。当然这也使得ARM在2017年以后净利润不断下降,2015年ARM的利润为8.43亿美元,到2019年ARM的净利润仅为2.76亿美元。

与此同时,软银自己也在经历财务问题。软银2019年财报显示,软银2019年营业亏损额高达 1.36万亿日元(约合126亿美元),创历史新低,归属于软银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9615.76亿日元(约合89.73亿美元),上年实现净利润为1.4112万亿日元。同时,软银重金投入的多家公司均面临较大困难,Uber 股价的接连走低,WeWork 估值大幅跳水,甚至有数十家公司面临破产窘境。因此,这才传出ARM被出售的传闻。

目前的形势来看,分开或许是对双方最好的选择。

四、半导体巨头的爱恨纠葛,都是技术变迁下的利益选择

此次的ARM出售,除了NVIDIA,包括苹果、三星、台积电在内的多家半导体及终端巨头也曾参与其中。

当业界传出软银要出售ARM时,苹果和三星被认为是传闻中的两家潜在收购者。之后,又传出NVIDIA正在和软银进行实质性谈判,据悉,交易价值超过320亿美元。据日媒《日经》报道称,台积电和富士康也都表达了对收购 ARM 公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当然,这一过程中,每一年收购达成都不容易。此前据彭博社做过分析,由于ARM公司的许可要求和潜在的监管问题,苹果并不打算收购该公司,因为ARM的授权业务与苹果的软硬件业务模式并不适应;三星方面同样表示无意拿下ARM公司,因为三星和ARM在开展半导体业务的方式以及公司经营理念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且收购ARM公司会打破三星在半导体领域的常规业务流程。

对于NVIDIA来说,当GPU业务的天花板逐渐显现,收购ARM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其业务的可能性。根据NVIDIA 2020财年财报显现,公司收入和利润不增反降。拓展业务线逐渐成为NVIDIA的必需,而ARM在主流移动设备SoC的市占率超过90%,如果可以成功收购ARM,NVIDIA将在移动端市场有一定的进展。当然,收购很可能让NVIDIA陷入到反垄断的困境。

相比于其他领域,半导体领域的并购一直不断。几乎每年都有大手笔的并购出现。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任何一款相对通用的技术领先的芯片研发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下游的中大型客户相对来说又较为稳定和少量。因此,在2017年全球审查严格前,全球半导体领域开启“并购潮”,巨头之间的并购也非常频繁。即使是审核严格后,半导体各领域并购也一直没有停止过。

以今天文章的主角之一NVIDIA为例,近年来也是收购动作不断。比如,2019年,英伟达拟70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Mellanox,希望拓展数据中心芯片业务,也是2019年全球半导体领域的大手笔交易。

随着诸如人工智能、5G、云计算、IOT等技术的发展,计算芯片也在不断演进和发展。不管是单一的CPU还是GPU架构都很难满足当下技术日益复杂的运算要求和效率要求。打造更为灵活的计算与存储方案,也成为了巨头们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伴随着这样的“技术审美”变迁,未来半导体行业也一定还会有更多的爱恨恩怨、利益纠葛。

技术终向前,资本永不眠。